大佛史

Index

Mahābuddhavaṃsa - The Great Chronicle of Buddhas - Ven. Mingun Sayadaw Bhaddanta Vicittasārābhivaṃsa
大佛史 - 明昆三藏持者西亚多 维基搭萨拉阿毗旺萨尊者

这本书详尽地描绘了菩萨历经无数劫,从发下最初的誓愿到最终成就佛陀的壮阔旅程,为读者深入剖析了通往觉悟的道路。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维基搭萨拉阿毗旺萨尊者,即广为人知的明昆西亚多,于1911年出生于缅甸。他自幼接受佛学教育,十岁出家为沙弥,后于实皆镇的明昆法吼寺进修并受具足戒。西亚多天资聪颖,学业优异,在成为比丘的第四年便通过了极难的“法师”考试,并在一年内完成了常人需三年才能完成的三大注释书的考核。

他最为世人所称道的成就,是通过了缅甸首次举办的三藏持者甄别考试。这项考试要求应试者不仅能背诵全部三藏经典,还需书写原文与注释。西亚多历时四年,于1953年成为缅甸唯一获得“三藏持者”(Tipiṭakadhara)和“佛法宝库看守者”(Dhammabhaṇḍāgārika)荣衔的高僧。他能背诵一万六千页佛教圣典的惊人记忆力,于1985年被载入《金氏世界记录》。

在第六次巴利圣典结集期间,西亚多担任了答问者的重要角色,其地位堪比第一次结集中回答律法问题的优婆离与阿难两位长老。结集之后,应时任总理吴努的请求,他投入巨大心力,依据巴利经典《佛种姓》编撰了这部宏伟巨著《大佛史》(Mahā Buddhavaṃsa),共六卷八册。

晚年,西亚多被推选为缅甸国家僧伽大尊长委员会的秘书长,致力于培养更多的三藏持者、支持佛法在海内外的弘传,并为全缅甸的僧团成员提供医疗保障。为表彰其卓越贡献,政府先后授予他“最上大智者”和“胜旌旗大国师”的崇高荣衔。直至晚年,西亚多依然精力充沛,为佛法事业不懈努力,为世人树立了典范。


序言

作为明昆西亚多的虔诚弟子与私人医生,我自1956年起便有幸与西亚多紧密合作,共同推动佛教服务计划。1978年,西亚多创立“三藏部”佛教组织,旨在培养未来的三藏持者、弘扬佛法及为僧团提供医疗福利,我荣幸地被委任为该组织的主席。

为了让西方读者也能领略西亚多的智慧,我发起了将《大佛史》翻译成英文的计划。这部巨著共六卷八册,内容涵盖了从菩萨的发愿、波罗蜜的圆满,到燃灯佛乃至乔达摩佛等二十五尊佛陀的生平事迹,以及佛、法、僧三宝的详尽论述。

我荣幸地邀请到曼德勒大学前副校长吴果雷先生与巴利语教授吴听林先生共同承担此项艰巨的翻译任务。他们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工作,力求在保留原著文学价值的同时,准确传达其深邃的教义。1989年,在西亚多的生日庆典上,我们呈献了第一卷上册的英译稿,此后每年都力争完成一册,作为对西亚多生日的献礼。

值此西亚多七十九岁寿辰的吉祥之日,我非常荣幸地将这部著作的首部英译本,献给所有对上座部佛教感兴趣的外国读者。我们衷心希望,这部著作能引领读者深入了解缅甸传承至今的佛教宝藏。


英译版前言

礼敬世尊、阿罗汉、正自觉者。

将明昆西亚多的宏篇巨著《大佛史》翻译成英文,是一项由三藏部组织主席温纳教汀居士发起的伟大计划。我们深感荣幸能接受这项任务。

这项工作远不止于文字的转换。作者明昆西亚多是缅甸备受尊敬的博学高僧,其著作涵盖了历劫以来出现于世间的二十五位佛陀的生平。西亚多的文笔优雅而精准,时而以庄严的词句激发崇敬,时而以严谨的语言阐述深奥教义。要用英文重现其叙述的精髓与文风,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作者在书中不仅翻译了《佛种姓》经,更融入了他对整部三藏圣典及缅甸文学的广博见解。通过这部译著,我们真诚希望国外读者能够领略到缅甸上座部佛教的浩瀚宝藏,这种传承自佛法传入缅甸以来,代代相传,从未间断。

本书是第一卷上册的完整英译版,我们希望能尽快出版其余各卷。在此吉日,我们向《大佛史》的作者——明昆西亚多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愿他健康长寿,继续为全人类的福祉贡献力量。


作者序言

礼敬佛陀!成就!

“大雄最上人,您发什么愿? 慧者您何时,志愿最上菩提?”

这句询问的欢呼声,响彻在佛陀成道后首次返回故乡迦毗罗卫城的天空。当时,佛陀为了折服释迦族亲眷们的傲慢,于空中展现了水火双神变,并在宝制的经行道上来回经行说法,场面无比辉煌庄严。

远在王舍城鹫峰山的舍利弗尊者以神通看到此景,立即率领五百阿罗汉前来,并向佛陀提出了这个深刻的问题:佛陀您最初是如何发愿成佛的?又是如何被过去诸佛授记,并圆满十波罗蜜的?

于是,佛陀出于对众生的悲悯,为了激励一切人、天、梵众,便在宝制的经行道上,以偈颂的形式,开始讲述那部能“能生喜与愉悦,拔除忧愁之箭”的《佛种姓》经。这部经文,详细记载了从善慧隐士蒙燃灯佛授记开始,直至成为乔达摩佛的漫长菩萨道历程。

本书《大佛史》便是依据巴利圣典中的《佛种姓》及其注释书《优美甘义》,并融合其他相关经典,以现代缅甸文散文的形式编撰而成。最初,此书的编撰工作由多位学者接力进行,但直至最上大智者吴林先生去世,也仅完成了第一卷。后来,在时任总理吴努的再三恳请下,我接手了这项重任。

我的编撰规划是,将佛史的主要题材与深奥的教理要点分开处理,复杂的词汇用通俗语言代替,并为重要的论题增设“随释”(Anudīpanī)加以详尽解释,力求让这部著作既详尽又易于理解,使所有读者都能从中受益。

愿所有寻求善业与智慧的有德行者,通过阅读此书,能够获得喜悦,止息忧愁,最终成就人间、天界乃至涅槃之乐。


中编序

《大佛史》是一部恢弘的巨著,其翻译工作并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2012年,在众多大陆佛友的协助下,我们成立了翻译小组,开始了这项漫长而艰巨的工程。马来西亚的寻法比丘早年曾选译过前两册的部分内容,为我们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在此深表感谢。

在翻译过程中,我不仅依据英译本,更尽力对照巴利文原典,力求在准确传达原意的基础上,使译文更加圆满通畅。由于参与者众多,无法一一列名,在此对所有参与翻译、校对工作的贤友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愿此法布施的功德,回向给我的恩师帕奥禅师,回向给所有护持此书的施主们,也回向给一切众生。愿佛陀正法久住世间,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早证涅槃!


第一章:礼敬与愿望

礼敬那位世尊、阿罗汉、正自觉者。

我以最崇高的敬意,礼敬佛陀。佛陀的出世如优昙花般稀有难得,在人、天、梵三界之中无与伦比,是所有众生的皈依之处。 我以最崇高的敬意,礼敬。法是由佛陀以其无上智慧与深切悲悯而善说的真理。 我以最崇高的敬意,礼敬僧伽。他们是如法修行的圣者,是导师真正的追随者。

在礼敬三宝之后,我将依据《佛种姓》原典及其注释,并参考其他相关经典,撰写这部《大佛史》。本书将以适中的篇幅和通俗的语言,记述从燃灯佛为善慧隐士授记开始,到乔达摩佛为止的二十五尊佛陀的生平事迹。

愿所有寻求善业与智慧的有德行者,能坚定地皈依三宝,精勤修习戒、定、慧三学,并由此轻易地证得道、果与涅槃!


第二章:佛陀出世稀有难得

生在佛陀出世时代是稀有难得的机会

在世间,仅仅是听到“佛陀”这个词,都是一件极为稀有难得的事。当初,给孤独长者和谢拉婆罗门在第一次听到“佛陀”这个名号时,都发出了同样的感叹。这表明,一尊真正的佛陀出现于世,是何等的珍贵。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四个核心概念: 1. 菩萨:未来必定成佛的有情。 2. 菩萨的任务:菩萨为成佛所履行的职责。 3. 佛陀:圆满了菩萨任务并已成佛的至上觉者。 4. 佛陀的任务:佛陀成道后的日常职责。

一、菩萨

菩提(觉悟)是指与一切知智相结合的四种道智。菩提分为三种: 1. 三藐三菩提(正等正觉):无师自通,不仅断除自身烦恼,还能断除过去世的习气,并了知一切应知之事。 2. 辟支菩提(独觉):无师自通,能证悟四圣谛,但无法教导他人。 3. 弟子菩提(声闻菩提):需经由佛陀的教导才能证悟四圣谛。

相应地,立志追求这三种菩提的有情,分别称为三藐三菩萨(未来佛)、辟支菩萨(未来独觉佛)和声闻菩萨(未来佛弟子)。

三类未来佛(菩萨)

未来佛,即三藐三菩萨,根据其主要特质可分为三类: 1. 慧增上型菩萨:以智慧为主导,修行时间最短,需四阿僧祇与十万大劫。 2. 信增上型菩萨:以信心为主导,修行时间为八阿僧祇与十万大劫。 3. 精进增上型菩萨:以精进为主导,修行时间最长,需十六阿僧祇与十万大劫

这种分类仅适用于菩萨阶段,一旦成佛,他们在智慧、信心和精进方面并无差别。修行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他们根性的成熟程度,即敏知者、广演知者和所引导者这三种根性的差异。无论如何,菩萨无法在圆满其既定时长的波罗蜜之前成佛。


二、菩萨的任务

如同经商需要资本和努力才能获利,菩萨为了证得无上菩提,也必须投入相应的修行。他们需要修习波罗蜜(圆满德行)、(布施自己的生命与肢体)和善行(培育德行)。

菩萨的修行始于内心的发愿。在遇到一尊佛并获得授记之前,他们已在无数劫中累积功德,内心向往佛道。当因缘成熟,如善慧隐士一般具足八个条件时,他们便会发下宏大的誓愿:“愿我证得佛果,救度无量众生!”这一刻,他们才真正成为“菩萨”。

获得授记后,菩萨便以四种修习方法,不间断地圆满三十波罗蜜(十波罗蜜各有三个层次): 1. 一切资粮修习:全面完整地修习。 2. 无间断修习:生生世世从不间断。 3. 长时修习:在漫长的时间中持续修行。 4. 恭敬修习:认真而透彻地修习。

菩萨的德行

菩萨见到众生沉沦于生、老、病、死之苦,便生起大悲心。因这大悲心,他们能忍受无知者对自己施加的任何伤害,即使被砍断手足,也毫无怨恨。他们视他人的过错为自己过去恶业的果报,并决心以忍辱来救度众生。

在漫长的修行期间,菩萨若因善业投生长寿天界,他们会选择决意死,缩短天寿,重返人间,以便继续修习波罗蜜。他们所修的波罗蜜,其广度与深度远超海洋。例如,为了无上的智慧,菩萨布施的鲜血比四大海的水滴还多;所献出的眼睛,比宇宙的星辰还多。由于内心充满大悲,即使在遭受剧痛时,他们也不会感到强烈的痛苦。


三、佛陀

经过漫长劫数的修行,三类菩萨最终会证得各自的果位: 1. 正自觉者(三藐三佛陀):圆满相应时长的波罗蜜后,无师自通地证得四道智与一切知智,具足无量功德,在三界中无与伦比。 2. 独觉佛(辟支佛):圆满二阿僧祇与十万大劫的波罗蜜后,无师自通地证得四道智,但无法证得一切知智,也不能教导他人。 3. 弟子觉悟者(声闻佛):圆满各自时长(上首弟子需一阿僧祇与十万大劫,大弟子需十万大劫)的波罗蜜后,在佛陀的教导下证得四道智。


四、佛陀的任务

正自觉者是“能渡者”,他们不仅自己渡过生死轮回的苦海,还能救度他人。独觉佛是“已渡者”,他们自己渡过苦海,但无法教导他人,其智慧犹如“哑巴的梦”,无法言说。弟子们则是“被渡者”,他们需依靠佛陀的教导才能渡过苦海。

正自觉的佛陀在成道后,并不会耽于寂静之乐,而是夜以继日地履行五种佛陀的任务, tirelessly教化众生。

省思佛陀出世稀有难得

虽然发愿成佛者不计其数,但当他们了解到圆满波罗蜜所需的漫长时间和巨大牺牲时,大多数人都会退缩。因此,能坚持到底并最终成佛者,极为稀有。佛陀的出世,是一个极其难得的幸运机遇。

众生在轮回中,大多处于八种没有机会听闻佛法的“非时机”或“不幸的机遇”(八难),如生在地狱、畜生道、边地或没有佛法的时代。而生在有佛法住世的时期,则被称为“佛陀出世的第九无难时机”。

我们有幸生于此黄金时代,应珍惜这难得的机遇,精勤修习戒、定、慧三学,不要错失解脱的良机。


第三章:善慧婆罗门

四阿僧祇与十万大劫前,在繁荣的不死城,有一位名叫善慧的婆罗门。他出身高贵,精通三吠陀及各种学问,并继承了家族数千万的巨额财富。

善慧的父母早逝,在他成年后,管家将所有财产交给了他。然而,善慧并未沉溺于财富。有一天,他独自静坐,深刻地思惟生命的本质:“生是苦,身体的衰败也是苦,被衰老逼迫、愚痴地死去更是苦。

他认识到,这个由不净之物构成的身体,终将朽坏,而世间轮回充满了痛苦。他决心寻求解脱之道,就像一个身陷污泥的人渴望清澈的池塘,一个被敌人包围的人寻找逃生之路。他对自己说:“我的祖先们积累了巨富,死时却一文也带不走。我应该找到一种方法,将这些财富带往涅槃。”

于是,他将自己所有的财富,毫无保留地布施给了城中的所有民众,不分贫富贵贱。


第四章:善慧出家

在散尽家财后,善慧当天便前往喜马拉雅山脉的如法山出家。天界的帝释天王预知此事,派遣天界工匠毗首羯磨为他建造了一座清幽的修行住所,内有草庵、经行道及各种沙门用品。

善慧来到此地,看到墙上刻着“想要成为沙门者皆可使用这些用品”的字样,便欣然接受。他换上纤维袈裟,背上黑羚羊皮坐具,手持扁担与手杖,开始了他的沙门生活。

起初,他住在草庵中,但很快便省察到,舒适的住所同样是一种束缚。他看到了在家生活的九种缺失和草庵的八种缺失,也看到了树下修行的十种利益。于是,他毅然舍弃草庵,选择在树下修行。

为了更好地修行,他决定不再食用需要烹煮的谷物,只以树上自然掉落的果实为食。他以坐、站、行三种姿势不间断地精勤禅修,在短短七天之内,便证得了八种禅定(四禅与四无色定)和五种神通


第五章:授记

就在善慧隐士沉浸于禅悦之时,燃灯佛出现于世间。当时,燃灯佛带领四十万阿罗汉游化,来到了喜乐城。城中居民为迎接佛陀的到来,正在盛大地修整道路。

善慧从空中飞过时,看到此景,便降下来询问。当他听到“佛陀”这个词时,内心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欢喜。他立刻请求加入修路的工作,并被分到了一段最泥泞难行的路段。

当燃灯佛与僧团走来时,善慧所负责的路段尚未修完。为了不让佛陀与阿罗汉们的脚沾染污泥,他作出了一个伟大的决定:他解开发髻,将自己的黑羚羊皮坐具和纤维袈裟铺在泥沼上,然后俯卧在地,以自己的身体作为桥梁,让佛陀与四十万阿罗汉从他的背上走过。

就在俯卧于地的那一刻,善慧发下了成佛的宏大誓愿:“我愿以此功德,未来成就佛果,像燃灯佛一样,救度无量众生脱离生死苦海!

此时,一位名叫善友的婆罗门少女,将自己带来的八朵莲花中的五朵献给善慧,并发愿生生世世做他的伴侣,助他圆满佛道。

燃灯佛了知善慧心中伟大的誓愿,并观察到他已具足被授记的八个条件(是人、是男人、有能力当世证得阿罗汉、遇到住世佛陀、是出家人、已证得禅定神通、有为佛献身的决心、有强烈的成佛意愿),便站在他的头前,在大众中为他授记:

看这位精勤的结发隐士!再过四阿僧祇与十万大劫,他将在世间成佛,名为乔达摩。他的父亲将是净饭王,母亲是摩耶夫人。他的上首弟子将是舍利弗与目犍连……

听到佛陀的授记,一万个世界中的人、天、梵众无不欢呼喝彩,三十二种祥瑞预兆同时显现,大地为之震动。他们赞叹并鼓励善慧:“圣洁的隐士,请勇猛精进,不要退缩!您的愿望必将实现!


第六章:省察波罗蜜

在获得燃灯佛的授记和天神们的鼓励后,善慧隐士坐在花堆之上,内心充满欢喜。他深刻地省察:“佛陀之语,真实不虚,我必将成佛。”为了明确成佛的道路,他开始深入思择成就佛果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即十波罗蜜(十种圆满的德行)。

他逐一省察了这十种波罗蜜,并以比喻的方式教诫自己如何去圆满它们:

  1. 布施波罗蜜 (Dāna):应像一个倒置的水壶,将自己的所有毫无保留地布施给一切求者,不分高低贵贱。
  2. 持戒波罗蜜 (Sīla):应像犛牛爱护自己的尾巴一样,即使牺牲生命,也要守护戒行清净无瑕。
  3. 出离波罗蜜 (Nekkhamma):应视三界如牢狱,恒常寻求出离,解脱生命的束缚。
  4. 智慧波罗蜜 (Paññā):应像比丘不分贵贱地挨家托钵一样,谦卑地向一切智者请教,以成就无上智慧。
  5. 精进波罗蜜 (Vīriya):应像狮子一样,无论面对何种任务,都保持毫不松懈的精进与警觉。
  6. 忍辱波罗蜜 (Khanti):应像大地一样,默默地承受一切净与不净之物,对一切恭敬与轻视都保持平等心。
  7. 真实波罗蜜 (Sacca):应像晨星一样,永不偏离其运行的轨道,始终坚守真实之道,不妄语。
  8. 决意波罗蜜 (Adhiṭṭhāna):应像大石山一样,在暴风中依然屹立不动,对所作的决定坚定不移。
  9. 慈波罗蜜 (Mettā):应像一样,平等地给予所有众生清凉与洗涤,无论他们是善是恶。
  10. 舍波罗蜜 (Upekkhā):应像天平一样,在面对苦与乐、得与失时,始终保持平衡中正之心。

当善慧隐士以顺、逆、分组等各种方式,彻底省察完这三十个层次的波罗蜜(十波罗蜜各有普通、近、胜义三个层次)后,由于他所生起的强大智慧与决心的力量,整个一万个世界的大地都剧烈震动。

当时,正在城中应供的燃灯佛向惊慌的民众解释说,这大地震动并非灾难的预兆,而是因为善慧菩萨正在省察历代诸佛所修行的成佛之道。民众听后转忧为喜,纷纷出城向善慧致敬。天神与人们再次赞颂他,并祝愿他早日圆满波罗蜜,成就无上佛果。

在接受了众人的祝福后,善慧隐士返回喜马拉雅山的大森林,以坚定的决心,开始了修习与圆满十波罗蜜的漫长旅程。


随释 (Anudīpanī)

第一、二、三章随释


第四章 善慧出家随释


第五章 授记随释


第六章 波罗蜜随释

第一节 布施波罗蜜
第二节 持戒波罗蜜
第三节 出离波罗蜜
第四节 智慧波罗蜜
第五节 精进波罗蜜
第六节 忍辱波罗蜜
第七节 真实波罗蜜
第八节 决意波罗蜜
第九节 慈波罗蜜
第十节 舍波罗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