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
佛法基金会主席前言
佛法基金会是一个非营利性慈善组织,由一群虔诚的佛教徒于1987年成立。颂德·帕·菩陀构萨迦利雅 (P. A. Payutto 巴育陀) 并未参与此基金会的成立或任何相关事务。
佛法基金会的目标和宗旨是广泛弘扬佛陀的教法,使人们能够从中受益,并将其应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个人和社会问题,以符合佛陀对其弟子的指示:
比丘们,为了众多人的福利和幸福,为了对世界的慈悲援助,去游方。Caratha bhikkhave cārikaṁ bahujanahitāya bahujanasukhāya lokānukampāya.
佛法基金会成立的灵感来源于巴育陀比丘所著的《佛法》。除了这部著作,这位尊贵的作者还撰写了许多关于如何应用佛陀教法来解决各种领域问题的书籍,例如:教育;社会;经济;政治;政府;法学;文化;历史;健康;医学;家庭生活;青少年;个人成长;法义修行;心的培育;僧伽管理;解决僧伽中的问题等。
鉴于其成就,颂德·帕·菩陀构萨迦利雅获得了泰国十五所顶尖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并于1994年在巴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教育奖。因此,佛法基金会主要致力于弘扬颂德·帕·菩陀构萨迦利雅 (P. A. Payutto) 所著的佛教著作。
《佛法》是巴育陀比丘以佛陀觉悟的精髓,即四圣谛为核心编纂而成的。巴育陀比丘以详细、系统、整合和逻辑的方式撰写,清晰地向读者揭示了长期以来隐藏的真相。因此,读者对人类生命和修行实践的相互关联性有了认识,从基本阶段直到生命的最终目标。人们发现了人类生命的本质、生命的特质、生命的目标以及过上有价值生活的方法。通过如理作意,人们培养了更高的觉知,并实现了生活方式的转变,从而获得了圆满和成功。
最后,我衷心感谢颂德·帕·菩陀构萨迦利雅慈悲允许佛法基金会进行这部《佛法》的英文翻译。我很高兴罗宾·摩尔 (Robin Moore) 先生展现出如此的投入,并无私奉献时间,以如此彻底而周全的方式完成了这项翻译。我还要向班查·囊素 (Bancha Nangsue) 先生表达我的谢意,他以极大的勤奋和决心完成了本书的电脑和图形制作工作。本基金会向所有为本项目提供支持并促成其成功的其他人士(此处未提及姓名)表示深切的感谢。
佛法基金会乐意将这部《佛法》英文版分享和传播,无论是作为印刷出版物还是通过互联网,但条件是不得以任何形式的利润或金钱回报进行。如果任何人希望出版或分享本书,请务必先联系佛法基金会获得许可。
我愿将此功德供奉给三宝:佛陀、法和僧伽。
值此之际,我愿将本书出版所产生的任何善业,回向给我已故的父母隆·阮·塔那普拉先生 (Mr. Rung Rueng Thanapura) 和古拉·塔那普拉夫人 (Mrs. Kulap Thanapura),以及我已故的两个孩子。
永育·塔那普拉
佛法基金会主席
2017年6月1日
联系方式:
佛法基金会
87/126 Thetsaban Songkhro 路
Lat Yao 街道,Chatuchak 区
曼谷,10900
泰国
(请以挂号信寄送。)
电话:+66 (0)92-992-6962
电子邮件:buddhadhammafoundationthai1987@gmail.com
电子邮件:yongyutthanapura@gmail.com